人才资讯

人才资讯

首页 / 人才资讯 / 正文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发布时间:2023-09-20阅读数:

人才工作服务中心大局,要牢牢把握“四个面向”这个目标方向,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朝什么方向努力、向什么目标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才工作服务中心大局,要牢牢把握“四个面向”这个目标方向,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夯实科技自立自强人才支撑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人才工作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要突出高端引领、坚持需求导向,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战略科技和人才力量。

注重靶向引才。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和“卡脖子”技术领域,绘制全球高精尖缺人才地图和引才图谱,推行专家举荐、自主评审、成建制引才等方式方法,精准引进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善于统筹协调、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发现一批创新思维活跃、敢闯“无人区”的青年才俊和顶尖人才。

注重平台聚才。用好用足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的政策利好,强化载体承接,瞄准世界尖端技术最前沿,高水平建设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型大学,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机制,更好链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汇聚一流人才和团队。

注重事业留才。依托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遴选发现、稳定支持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产业链人才链互融互促

人才工作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就是要做到人才工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紧扣创新链、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强化产业聚才效能。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协同配合的创新联合体,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优势领域产业创新联盟,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推动项目、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精准对接,引导大批高素质人才到经济主战场、改革创新一线创新创造创业。

强化产学研用融合。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积极性,支持高校和企业合作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现代产业学院等,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和企业导师制,培育一批能够解决企业生产发展难题的专业型工程师。推动在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探索以企业大平台、大项目为载体定向培养工程领域硕博士,支持企业选派工程师带项目到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培育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化应用的引领型工程师。鼓励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创办“企业大学”,支持企业联合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推广“校企双制”培养模式,培育大批精于实操的应用型工程师和技能精英。

强化政策协同衔接。加强人才政策与科技、金融、产业等政策的衔接,推动重点领域项目、人才、基地、金融支撑一体化配置,人才计划、科技项目逐步加大对企业人才的支持力度,引导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在实践中淬炼人才、成就人才,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优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

人才工作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要把人才工作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做到重大战略部署、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就优先引育什么样的人才。

瞄准战略需求攻关引育人才。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科技攻关任务以及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发挥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中的作用,支持加速集聚、大力培育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定向、专项、稳定支持的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引导院士、领军人才充分发挥识才、育才的导师作用,为青年人才勇攀科技高峰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建立核心攻关人才调配机制。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结合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整合优化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资源配置,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的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优化重大人才工程,完善领军人才发现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从项目实施、评审机制、资助方式等对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给予接续支持,引导专家人才聚力弄通“卡脖子”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突破一批前沿引领技术、关键核心技术。

深化改革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推动人才计划和科技项目有机融合,探索实施多种形式的“揭榜挂帅”,发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围绕重点领域和“卡脖子”技术提出真问题、设立榜单,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标准,不论资历、不设门槛遴选支持一批优秀人才和团队。实行以领衔科学家为主导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赋予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鼓励他们多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建立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让他们排除各种干扰,集中精力做学问、搞研究,出好成果。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完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体系

人才工作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向生命健康领域汇聚大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要完善补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体系,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制度机制。完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准入、使用、职称评审、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卫生疾控、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队伍和临床医护、中医药人才的公共卫生防疫能力建设。

优化人才布局。布局建设符合地方实际、独具特色的生命健康领域产业集群,完善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现代农业等领域人才配套措施,支持用人单位大力引进生命健康领域高精尖缺人才,为人民生命健康护航。

加强科技攻关。引导专家人才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迫切需要”,聚焦重大疾病防控、疫苗研发、临床救治、食品药品安全等重大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力争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作者单位:广东省委组织部人才二处)

(本文刊于《中国人才》杂志2022年第12期)